游客
题文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并收集一瓶反应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与12mL 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仍发现烧瓶中有铜剩余。

(1)为防止空气污染,请补画右图虚框中的实验装置,并注明所需要的试剂名称。
(2)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小组认为铜片未完全溶解,则瓶中可能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
                                                                 
(4)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           (填写字母序号):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的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II. 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① 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② 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③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④ 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III. 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操作
①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 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C瓶内气体的成份是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进行某项实验并检验反应产物的装置如下图:

将足量浓氨水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烧瓶中后,如图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①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光亮红色;②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色 ③集气瓶中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虚线框内是否应添加必要的干燥装置? _________(填“是”或“否”)。若需要,应选择的干燥装置是___________(填编号,若不需要,该空可不填)。
(2)在实验中NaOH固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3)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粉末处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
(1)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不用画),并标明所用试剂。

(2)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 b ,试管 d 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 c d 的胶塞,加热 c 。其目的是
(2)在 d 中加适量 NaOH 溶液, c 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 a c 中加入2 ml 浓硝酸。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再由 a c 中加2 mL蒸馏水, c 中的实验现象是

方案
反应物

Cu 、浓 HN O 3

Cu 、稀 HN O 3

Cu O 2 、稀 HN O 3

(3)右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 KMn O 4 >C l 2 >B r 2 。操作步骤为,实验现象为;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某同学为了探究硫与氧气的反应情况,装配好如图所示得装置,待内外空气压强不变时标注出水银液面的刻度(用红漆)。取下橡皮塞,在玻璃燃烧匙中加入硫粉,用酒精灯点燃迅速移入锥形瓶中并塞紧橡皮塞。硫粉安静地燃烧,水银柱推向左管。当火焰熄灭后,静置,水银柱又慢慢地回到原先标定的刻度。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水银柱推向左管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粉未燃尽时火焰就熄灭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水银柱最后又回到原先标定的刻度,可得到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反应方程式S + O2 ="=" SO2和上述结论又可推导出什么?(或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