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组合 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 抗病 红种皮 |
抗病 白种皮 |
感病 红种皮 |
感病 白种皮 |
||
| 一 |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
二![]() |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
| 三 |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一组的感病性状为隐性纯合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分析下图实验,下列实验预期正确的是( )
| A.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
| B.若a>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
| C.若a=b,且c>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
| D.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
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 A.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
|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
| C.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
|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
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和果实的成熟,但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过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遇大雨后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脱落酸()
| A.能抑制小麦种子的发育和脱落 |
| B.对种子的发芽与赤霉素作用相似 |
| C.对果实的成熟与乙烯有拮抗作用 |
| D.经高温降解后对发芽的抑制作用被解除 |
米中高三学生小明最近体检的部分结果如右下表所示(注:小明没有注射过乙肝病苗),就此
结果分析更准确的是()
注:“+”表示有,“—”表示没有。
| A.无乙肝病毒有乙肝抗体,是由于胎儿时期从母体获得了免疫力 |
| B.出现尿糖可能是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抑制了血糖的去路 |
| C.无乙肝病毒有乙肝抗体,可能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已痊愈 |
| D.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过多,促进了糖元的分解 |
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 |
| B.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 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
| D.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