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不问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荀子十分强调“行”体现了( )
|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 B.实践的观点 |
|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
中国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视家风的培育与传承,有这样一幅对联“乔第喜迁新气象,换门不改旧家风”。这幅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有规律的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热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进而化作雨滴落到地面。这一发明,表明()
①人工制造负离子是对自然规律的创新
②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
③人们可以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④人们可以按照实践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④毛泽东思想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
|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