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奥德姆对银泉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获得的数据列于下表中,根据该资料分析说明下列问题:已知生产者的呼吸量为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55.6%,该系统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结构的食物链营养级依次传递的平均效率约为
营养级 |
从上个营养级摄入能量数 (kg/m2·a) |
呼吸消耗能量数 (kg/m2·a) |
Ⅰ |
|
501.1 |
Ⅱ |
142.0 |
79.1 |
Ⅲ |
15.9 |
13.2 |
Ⅳ |
0.9 |
0.5 |
分解者 |
221.7 |
192.5 |
A.5.7% B.10% C.11.3% D.55.6%
右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 |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 |
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
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偏转两次 |
下列生理活动在突触小体中不能发生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 |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分别刺激右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下图表示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突触的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递 |
B.从图中可看出,c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引起其兴奋 |
C.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 |
D.b处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经过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