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O、A、B、C、D、E、F七个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___s,实验中测得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为____m/s(此处保留3位有效数字),纸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
为确定某电子元件的电气特性,做如下测量。
(1)用多用表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0"倍率的电阻档测量,发现多用表指针偏转过大,因此需选择倍率的电阻档(填:"×10"或"×1k"),并再进行测量,多用表的示数如图(a)所示,测量结果为Ω。
(2)将待测元件(额定电压9V)、蓄电池、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多用表、电键及若干导线连接成电路如图(b)所示。添加连线,使电路能测量该元件完整的伏安特性。
本实验中使用多用表测电压,多用表的选择开关应调到档(填:"直流电压10V"或"直流电压50V")。
演示地磁场存在的实验装置(由环形线圈,微电流传感器,
等组成)如图所示。首先将线圈竖直放置,以竖直方向为轴转动,屏幕上的电流指针(填:"有"或"无")偏转;然后仍将线圈竖直放置,使其平面与东西向平行,并从东向西移动,电流指针(填:"有"或"无")偏转;最后将线圈水平放置,使其从东向西移动,电流指针(填:"有"或"无")偏转。
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和电压
的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压
和电流
,利用
得到电功率。实验所使用的小灯泡规格为"3.0 V 1.8 W",电源为12 V的电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
.
(1)准备使用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正确位置.(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2)现有10
、20
和50
的定值电阻,电路中的电阻
应选
的定值电阻。
(3)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
(4)小明处理数据后将
、
描点在坐标纸上,并作出了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图象中不恰当的地方.
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
)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
"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多用电表;
电压表:量程5
,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
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
"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调零点。
(2)将图((
)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
)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和
。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
和4.00
。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
。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 )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 ,电阻"×1 "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 。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
,重物的质量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
和光电门
所用的时间
和
,求出加速度
;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
的平均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
。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
)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
(2)物块的加速度
可用
、
、
和
表示为
。
(3)动摩擦因数 可用 、 、 和重力加速度 表示为 。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