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市(县)党委书记与同级人大主任是分设的;但从2000年起,提高决策效率的呼声多了起来,于是,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的格局蔚然成风;今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选举,四川、湖北换届试点县党委书记不再兼任人大主任成为换届亮点之一。上述改革历程体现了
①认识具有预见性,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在发展中会不断超越自身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C.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C.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是改造的
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 A.胸有成竹一叶障目 | B.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
| 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 | D.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
| 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认识社会中的作用 |
| B.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是片面的 |
| C.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了真正的哲学的本质,是正确的 |
| D.肯定了哲学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改造世界的作用 |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C.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朱熹小时候就问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关。这些故事说明()
①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②哲学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