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表为测得A植物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温度(0C)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据图一,A和B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一中的a点表示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4)图二中e点与f点相比较,f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若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光照强度由e变为d,则C3含量瞬间变化是_______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
(5)据上表数据,若每天对A植物进行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0C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         。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长度相同,则在_________0C 温度下,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为农业生产上两种不同育种途径,请回答:

(1)箭头“→”所示的途径为___________育种,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所示的途径为___________育种,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和B处理的手段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从F1到F4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的含量,从F2开始逐代进行人工选择是为了淘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的两种方法都从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DNA
A链
C


B链

A

mRNA



tRNA



氨基酸
谷氨酸(密码子为GAA)

(2)你认为表中控制合成“某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在_______上。
A.DNA(A链) B.DNA(B链) C.信使RNA D.转运RNA
(3)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_____________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4)如果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共有51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个脱氧核苷酸。
(5)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设计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用具: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无菌操作箱、接种环等。
(3)简述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________培养基;另一种是________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 d。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4 d。
(4)实验结果:在a、b培养基上获得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回答问题:
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1)下图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至少答2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2H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________成分,并加入葡萄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
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统计是正确的,指出另两位同学的统计为什么不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蔬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
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说明盐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的加入。
(4)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