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②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 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曾经被遗忘、冷落的清明习俗又重被拾起。清明的习俗很多,有的被时代湮没,比如蹴鞠、荡秋千、插柳等;有的被很好地保留着,除了扫墓祭祖,还有放风筝、踏青、植树、吃青团等;有的则慢慢变成现代人过清明的习俗,那就是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对清明习俗认识正确的是( )
A.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
B.对待传统习俗我们理应全部继承 |
C.传统习俗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 |
D.对传统习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
《我爱汉字美》节目乍看是一批中学生参加汉字听写、读音释义、规范使用等方面的竞赛,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大家熟悉了许多汉字,了解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价值,感受汉字的奥妙,体验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种文化传播是媒体正能量的坚守。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②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汉字是文化的传承,它是中华文化的地质层,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本身就是精妙的文化、智慧的结晶。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节、中华民族的睿智和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它对人有积极的影响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 )
A.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 |
B.读书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C.读书过程影响人们的实践和文艺创作 |
D.人们读书必须要有特定环境才能深入 |
2014年5月23日,第四届“北京换书大集”在首都图书馆开集,万余册书刊供市民交换。本届大集延续“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的主题,号召市民“盘活”手中藏书,让家中闲置好书好刊“走”起来,与其他市民交换阅读,分享阅读的收获和乐趣。这说明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
①能提高人的审美水平②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