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
|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 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
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下列对同时代的中国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处于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深刻影响着社会 |
| B.中国处于秦朝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 C.中国处于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
| D.中国处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
在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因为()
| A.先秦诸子也没有提出这个观点 | B.此前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着人类 |
| C.当时东西方都未进入文明时代 | D.开始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人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有学者认为:“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B.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 C.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D.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邦本 |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