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向甲酸钠溶液中加新制的Cu(OH)2并加热 |
确定甲酸钠中含有醛基 |
B |
向苯酚的饱和溶液中滴加稀溴水 |
验证三溴苯酚为白色沉淀 |
C |
向酒精和乙酸的混合液中加入金属钠 |
确定酒精中混有醋酸 |
D |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
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
把500mL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另一份加入含bmolHCl的盐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Na+)为
A.![]() |
B.(2b-a)mol/L |
C.![]() |
D.(10b-5a)mol/L |
现有①NaOH ②Al2(SO4)3③Ba(NO3)2 ④CuSO4 ⑤FeCl3⑥淀粉溶液⑦KI
这7种溶液
A.不需外加试剂即可鉴别 | B.必须外加试剂才能鉴别 |
C.如有碘水即能全部鉴别 | D.另有一种溶液即可鉴别 |
下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
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和离子,其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原子的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
C.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轨道都充满电子,而d轨道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
D.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 |
在某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20克,该温度下将80克NaOH放入22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测的溶液的密度为1.2 g/mL ,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02mol/L B 2.0mol/L C 5.0 mol/L D 7.5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