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在发酵过程中,多个黑曲霉菌体常聚集成团形成菌球体,菌球体大小仅由菌体数量决定。黑曲霉利用糖类发酵产生柠檬酸时需要充足的氧。菌体内铵离子浓度升高时,可解除柠檬酸对其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相同菌体密度下,菌球体越大柠檬酸产生速率越慢 |
B. |
发酵中期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铵可提高柠檬酸产量 |
C. |
发酵过程中pH下降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 |
D. |
发酵结束后,将过滤所得的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即可获得柠檬酸产品 |
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整个提取过程中可以不使用离心机 |
B. |
研磨液在 冰箱中放置几分钟后,应充分摇匀再倒入烧杯中 |
C. |
鉴定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不发生改变 |
D. |
仅设置一个对照组不能排除二苯胺加热后可能变蓝的干扰 |
某稳定的生态系统某时刻第一、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分别为 和 ,据此形成上宽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该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养级 |
B. |
根据生物体内具有富集效应的金属浓度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 |
C. |
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
D. |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
棉蚜是个体微小、肉眼可见的害虫。与不抗棉蚜棉花品种相比,抗棉蚜棉花品种体内某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高,该次生代谢物对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统计棉田不同害虫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可用目测估计法 |
B. |
棉蚜天敌对棉蚜种群的作用强度与棉蚜种群的密度有关 |
C. |
提高棉花体内该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蚜属于化学防治 |
D. |
若用该次生代谢物防治棉蚜,需评估其对棉蚜天敌的影响 |
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 |
B. |
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
C. |
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
D. |
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