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A.3:1 | B.13:3 | C.1:1 | D.15:1 |
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导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关于失败原因的分析中,最可能的是
A.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
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胰岛 |
C.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 |
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
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示意图。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涌出 |
B.兴奋传到①时,乙酰胆碱以主动转运方式分泌 |
C.②属于组织液,其中的O2含量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
D.②处的乙酰胆碱与处的相应受体结合,可引起肌细胞膜产生电位变化 |
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甲处的钾离子浓度比乙处低 |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
C.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呈正值后呈负值 |
D.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的同时,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呈正值 |
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手先缩回来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 |
B.痛觉在图中的方框乙处形成 |
C.未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B处的电位分布为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