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使底物发生变化。
(1)生物体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是具有           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2)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具有            
(3)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是
A:        B:         C: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路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C放入1 mol/L的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6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
(2)图中Z是,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色。
(3)Ⅱ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
(4)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

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跨膜方式模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甲乙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
(2)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丙相比,乙方式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据图回答:(每空1分,共14分。)

(1)左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细胞是_________细胞,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等结构。
(2)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__供给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__,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__。
(3)结构5是高尔基体,它与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
(4)结构6是细胞核,它是遗传物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场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