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下面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
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
(2)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了遗传咨询。专家
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
如果是男孩则表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如果是女孩则甲、乙
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专家建议他_______________。
我国植物学家将名贵兰花的茎尖细胞放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图是细胞培养形成兰花植株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③和④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2)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需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__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对________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这种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________。
(4)若将兰花的茎尖细胞换成兰花的花粉粒,经组织培养形成植株,这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获得B淋巴细胞之前,小鼠已被多次注射了(相同/不同)抗原,注射后小鼠体内发生相应的(细胞/体液)免疫反应,生成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2)①过程中,常用的与植物细胞融合相同的方法是试剂诱导融合。融合结果随机出现多种不同的杂交细胞。②过程为选择培养基培养,从而得到细胞。③过程为克隆培养并检验,从中选出。
(3)④为目的细胞的扩大培养,既可以培养,也可以注射到小鼠体内培养。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4)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等方面。
以下为人工合成reAnti基因,转入猪成纤维细胞,做成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工合成的reAnti基因可通过________ _________技术手段体外迅速扩增。
(2)过程③要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是,重组质粒导入之后,可通过技术,来检测reAnti基因是否已重组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从猪中取胎儿成纤维细胞,用处理,然后进行分散培养。培养时,将培养瓶置于含(要求写清楚每种气体所占比例)的混合气体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液的配方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一般还应添加。
(4)去核前的卵母细胞应培养到期。其去核后与成纤维细胞通过电刺激后融合,形成重组细胞。再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刺激,使之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在体外培养成重组早期胚胎。
下图中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图丙表示免疫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机体产热___________,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这一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血液中A.B.C激素含量会增加,但激素的含量却不会过高,因为在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存在________机制,其中A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研究表明,神经递质有很多种,作用效果也不同。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的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外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而有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外流),则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⑶图丙中d细胞是________。研究表明,某种溶血性贫血病是由于病毒、药物等使患者红细胞膜抗原变性,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红细胞膜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发生溶血。这种病属于免疫学中的____________。
已知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2n=32),根据下图回答:
(1)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属于 倍体。
(2)受精卵发育成蜂王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