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9日,莫斯科人们在纵情欢庆胜利。时任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则发出惊人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新的战争则刚刚开始。”“新的战争”表现在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②外交
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
| C.由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 |
| D.标志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
|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
|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蒋廷黻(1895—1965)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
|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
|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
|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
| 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
|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
| 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
《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属于“大新制作”的是
|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
|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
| C.“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
| D.“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