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材料反映了牛顿
| A.质疑上帝的作用 | B.思考人生的价值![]() |
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 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上述材料说明( )
| A.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 B.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加大 |
| C.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 |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 B.增加了政府收入 |
|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 D.扩大了社会消费 |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材料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最为类似的是()
| A.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 |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
|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 D.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
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指()
| A.电视 | B.电影 | C.报纸 | D.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