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
C.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 D.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
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
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 )
A.欧洲联盟 | B.北美自由贸易区 |
C.石油输出国组织 |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 B.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有推动力 |
C.奠定了战后政治、经济格局 | D.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成果 |
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
A.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B.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992年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上述现象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C.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 D.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