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
| C.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 D.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 A.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
| C.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 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生命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
|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
| 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
| 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
| 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 |
| 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
| 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
|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
|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
| D.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
|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
|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
|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