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伊始,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2011年2月23日开始,中国政府通过海、陆、空三种途径撤离在利比亚的滞留人员35860名。
材料二 利比亚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三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产油国,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原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还有铁、钾、锰、磷酸盐、钢等资源;但由于资金、技术水平所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中国从水路撤离公民,到达上海需穿越的主要海峡依次有哪些?(3分)
(2)试比较利比亚沙漠和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4分)
(3)利比亚与我国对外贸易合作互补性较强,试分析这种互补性的体现。(3分)
图20示意北半球某地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回答问题。(1)用箭头 在图中C处画出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在图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3)与丙地相比,丁地风速较(大、小),理由是 。
(4)从阴晴角度考虑,A地天气。仅考虑天气因素,A、B两地中昼夜温差小的是,原因是。
(5)该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盛行 风;再过六个月,我国华北地区盛行 风。
图17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18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图17 中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A季节为北半球的(季节),就全球而言,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偏。在图17 B季节中用箭头分别画出乙、丁两地风带的风向。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对应为图18中 地(填①、②、③、④),其气候特征可用19中(填a、b、c、d)图表示。
(3)图18 中①地区气候特征是,其气候成因是常年受图17
中(甲、乙、丙、丁)风带或气压带影响造成。
(4)A季节,图18中②海沿岸受(填甲、乙、丙、丁)控制,其降水特征是 。
(5)与图18中②海同纬度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可能为图19中的(abcd),该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是。
图15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5为北半球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
(2)此时, 图15中C地正处于______(日出、日落),该日C地的昼长为 小时。ABC三地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3)图15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BC三点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4)图15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慢)。
(5)地球运行到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6)图16中当地球运行在 位置至 位置(填数字序号)期间,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
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材料二:山西省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材料三、五大国主要产值、资源消费指标占世界比重(%)
国家 |
GDP (2003) |
工业增加值 (2003) |
钢消费量 (2003) |
煤炭消费量 (2004) |
石油消费量 (2004) |
中国 |
11.8 |
22 |
26.62 |
34.44 |
8.19 |
日本 |
6.6 |
7.1 |
7.94 |
4.35 |
![]() |
美国 |
20.1 |
16.5 |
![]() |
20.31 |
24.89 |
材料四、中美两国自然资源损失占世界比重变化
(1)读材料一,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以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读材料二所示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
⑷材料三、四中反映出中国目前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其原因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⑸请描述中国与美国自然资源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规律。
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M、N两条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至少回答4点)。(4分)
(2)分析图中M、N两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⑶分别说出甲图M河和乙图N河航运价值低的主要原因
(4) 萨赫勒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__。乙图N河流流域则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分)
⑸分析甲图中A处水修建利工程后,大坝上游库区、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