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那一声吆喝
召 唤
“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
推开窗子,有雾,抓一把,浓稠得确乎有几分手感。
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
只见吆喝,不见人。我知道,这都是雾在作祟,我客居的这座山城,就是雾多。依山环绕的大黄路是从渝中区的大坪斜刺里拐绕过去的。雾大,能见度很低。当我着实地踩着那吆喝声时,才看清一位头缠毛巾的老人,跟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年岁差不多。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她背在背篓里的腊梅,活像是从她的身上长出来的,手里呢,持着一束腊梅,不停地对来往的行人显摆、吆喝。“腊梅,腊梅,刚从南山采的腊梅—”好像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腊梅最好似的。
“腊梅?”我好奇地凑上前,“这是腊梅么?”说不来重庆话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话。“你说啥子?刚从南山采来的嘛!”老人显然不悦。老实说,我这是头一回看见有别于我故乡江汉平原的山腊梅,或许是这山城特有的水、土、雾的缘故吧,重庆腊梅竟是桔黄色的,不像我老家腊梅张扬的那种大红: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质朴,像极了纯朴厚道的重庆山民。
“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我迟疑着。我不是拿不出这4元钱,也不是舍不得这4元钱,关键是我没这份养花的闲心。为了糊口,从湖北老家刚漂泊到重庆的我,自己都养不活,还养花?再说,一个没有栖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栖身之地吗?
“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来买。”我把玩、夸奖了一番老人的腊梅后,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不错唦。”中年妇女说,“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说,这几天有个外地娃子来重庆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没找到。还说那外地娃子只要一找到工作,就会来找她买腊梅的。听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是我。”我说,“我买花……是找老人。”“一样的。”中年妇女说,“我婆婆前几天到南山采腊梅,不小心摔了下来,老人一直惦记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来这里等你,还说如果你来买腊梅,就证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我的心呼啦一热。等我买下一束腊梅后,中年妇女就立马起身,背起背篓走人,惹得要买腊梅的顾客直纳闷。
“大姐,人家要买腊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个鬼脸,“婆婆正等着我去报你的喜讯哩。”
我不知泪是怎么流出来的。以后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缕淡淡的不肯离去的暗香,任它们绽放、凋谢。
雾,散了。一瓣桔黄色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好是温暖,我总是时不时抬头,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苍老的背影,还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现。
再好的花,总有谢的时候。可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
(选自《美文》)
.文章开头“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一句,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
.理解品味
(1)“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加点词有何好处?
(2)文末“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这句话有哪些含义?
.江汉平原和山城的腊梅各具有什么特征?
江汉平原的腊梅:                                                            山城的腊梅:                                                                
.卖花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时,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闪
⑴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⑵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负的,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背着的时候,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
⑶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
⑷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不发言语,只是低着头耸着被冻得红彤彤的鼻子。其实,有同学曾经试过去打开口袋,但平时很老实的洛宁,就会像是一头发怒了的小狮子,让大家不得不罢手。
⑸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⑹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合力”,被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任是谁也没有想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⑺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⑻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的空当,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⑼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河边看老黄牛,他没有时间;邀他去田野里放风筝里,他抽不开身。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⑽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⑾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⑿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⒀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孱弱的肩膀了吧。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
⒁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细读第⑺节,洛宁命运的“无情残酷”表现在哪里?
第⑾节中洛宁的母亲“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爱的秘密”是什么?
列句子中划线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品析。
⑴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
⑵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了一般,痛入骨髓。
第⒀中“我”从洛宁家出来,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将这幅画面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

姚明的告密信
(美)莱斯利·亚历山大谢素军译
那天晚上12点37分,网页的E-mail提示意外地“嘀”了一声,我收到一封来信,是关于姚明的。
这让我回忆起9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段,同样是关于姚明,我收到了一封告密信。一位来自中国的热心球迷警告我,他对姚明很熟悉,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姚明的状态了,他慎重地在信里分析了姚明的身高、体重、转身、跳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这确实吓出了我一身冷汗,他竟然连姚明受了多少伤、什么地方容易受致命伤都告诉了我,毫无疑问,写信的人非常熟悉姚明。
中国有句俗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姚明真如信中所说,那我作为火箭队的老板可就亏大了,必须趁着他那圈状元的光环尚未退去,早点寻个好价钱交换出去。所以,收到信的第二天,我便秘密地组织了一个针对姚明的调查组。
我想,后来我在福布斯NBA财富榜上一跃排到了第9名,财富陡增至12亿,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封告密信。因为它,我真正地了解了姚明。他确实受过伤,但在身高上极具优势,在体力上超越了一般的东方人,在速度上更是难能可贵,总之,那次源于告密信的调查促使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姚明应该是核心,因为他有这个实力。
中国的NBA市场就像那封告密信所隐藏的商机一样,十几亿人关注姚明,每一场火箭队的比赛收视率都处在联盟前列,我的火箭队能不赚钱吗?谢谢你,姚明!谢谢你,告密者!
9年过去了,我没想到还会收到一封信,而且依旧是关于姚明的,同样是对姚明的身体状况、运动状态的分析,同样列出了种种不利于姚明的信息。但我的心情却与9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后面落款的位置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清清楚楚地写着“姚明”两个字。
我相信这封信是姚明自己写的。虽然我一向冷静,但这封信的内容写得非常诚恳,不怕大家笑话,用老伴的话说,我看得简直有点老泪纵横了。
姚明告诉我,他萌生了退役的想法,岁月不饶人,应该把位置让给新人。这些话我都可以理解,但让我震惊的话在最后。姚明说:“对于这个邮箱,你一定似曾相识吧。现在可以告诉你了,9年前的那封告密信,是我自己写的。”
姚明竟然自己告自己!但细细想来,他真是个聪明人。一个中国篮球选手进军NBA非常不容易,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让自己的名字跳出来,让自己的实力摆出来。他做到了,那封告密信的目的不是告密,而是挑战和宣言。
但姚明第二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他是真的要离开了。他那么坦诚,我又怎么可以耍什么花招呢?他是个聪明的“小巨人”,我可不想做一个愚蠢的“小老板”而得罪所有中国球迷。
我得向姚明学习,要想让自己的球队占据有利位置,首先得有实力,其次便是向媒体、球迷写一封“告密信”。人生的种种比赛,皆不过如此。(《读者》2011年第21期)
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文中共写了两封信,这两封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姚明为什么要写这两封信?(内容各1分,原因各2分,共6分。)
面对姚明写来的两封信,姚明的老板是如何做的?
文中最后一段中的“告密信”是指什么?
说说你从姚明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 至少找两个点)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
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5分)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个小女孩的求助
周灵峰
①电视台派我到西部拍一部反映农村原生态生活的纪录片。
②到青阳村的第三天早晨,我扛着摄像机正准备从村公所出发,一个瘦瘦的小女孩忽然拦住了我:“阿叔!”小女孩胆子很小,说完就怔怔看着我。我放下摄像机弯腰一笑,小女孩胆子大了:“阿叔,你能不能上我家去拍?”我摇摇头。小女孩急了:“我给你鸡蛋。”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鸡蛋伸了过来。望着小女孩清澈的眼神我有些疑惑,但还是摇头。小女孩呆了呆,接着哇的一声哭了:“阿叔,求求你去我家拍吧!我妈妈快不行了。”我心中一紧:“你是要我给你妈妈拍?”小女孩使劲点点头:“我妈妈一直生病,这次快不行了。阿叔,求求你。”我拉着小女孩的手心里酸酸的,看她身上这套大人旧衣服改小的外套,家境一定很不好,肯定是家里没钱拍照她才来求我。
③一到小女孩家,我顿时被屋内的寒酸惊呆了,斑驳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孔,陈旧的房梁被积年的烟火熏得摇摇欲坠。小女孩的妈妈半依在床上,额头缠着毛巾,双眼深陷,瘦骨嶙峋。我怔怔地看着她,悲悯之心油然而生。
④“阿叔可以开始吗?”我匆忙调准镜头对准这对母女。“我妈妈不能说话了。”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紧了紧被子,“她躺了三年,家里已经没钱治病了,我爸爸在外地打工,有了钱就送回来带我妈妈去医院。上个月我爸在工地扎伤了脚,因为舍不得钱治疗,呜呜——呜——我爸爸那只脚残废了。”
  ⑤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肩头的摄像机一直在微微发抖。当我擦干眼泪再将镜头对准这对母女时,小女孩正端着一个缺了口的黑碗给妈妈喂水。“家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爸爸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外面拾垃圾捡破烂。爸爸也很辛苦。我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我们。”小女孩喂完水,扶着妈妈靠在了床边说:“阿叔,好了,就拍这么多吧!”
  ⑥我没有停下,将镜头再一次定格在母女俩脸上:这是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岁月给她们留下了深重的记忆。我要让小女孩不再遗憾,让她永远记得曾经这么近距离地和妈妈一起坐在床头。
⑦第二天一早我到县里把照片打印了出来,当我把照片交到小女孩手中时,女孩激动得满脸泪花:“阿叔,是不是带上这些照片我就可以去城里向别人求捐了。那样我妈妈的病就有钱治了。”
⑧我浑身一颤,泪水汹涌。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请你说说“小女孩胆子很小,说完就怔怔看着我”和“我怔怔地看着她,悲悯之心油然而生”两句中的“怔怔”一词分别包含的意思。
选文结尾说“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请问“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是什么?上文哪个句子对此做了暗示?
选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让你在微博上写几句话送给她,你会说些什么呢?(80-1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扬州玉器
①扬州是我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
②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禹贡篇》便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把扬州琢玉史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
③汉代扬州的琢玉工艺,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出土的玉器中,可知扬州玉器到了汉代,由小件发展到中件,从一般的装饰品玉镯、玉环发展至观赏的玉蝶、玉璧、辟邪等。唐代的扬州琢玉,在当时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一方面,贵族豪门用之于装饰楼阁建筑炫耀门庭,所谓“雕栏玉户”者是也。另一方面,在民间以小件玉器作为佩饰用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见丰富,琢玉中的镂空、圆雕技法亦始于宋代。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可以说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尤其是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两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外,每年还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如:有名的白玉如意,用和田羊脂玉琢制,玉料洁白无瑕,凝腻如脂,造型精致典雅,被定为“扬州八贡”之一,每年都要大批送缴宫廷,供皇宫内院陈设或作为对臣下进行奖赏的“御品”。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玉艺人之手。由此可见,清代扬州琢玉技巧和艺术水平之高,生产规模和作业能力之大,能工巧匠之多,实是前所未有。
④进入20世纪50年代,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今天的扬州玉器,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艺术水平仍居全国前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1990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选文第③段说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进入全盛时期”,请你根据文本信息分要点归纳能够说明这一点的内容。
选文第④段“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句中划线词“主要”有何作用,能否去掉?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请你结合有关“玉”的成语或者熟语(不少于2个),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