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提供纯种的子叶黄色(Y)叶腋花(H)和子叶绿色茎顶花的豌豆。已知黄色和绿色这对性状受一对位于某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欲利用以上两种豌豆研究有关豌豆叶腋花和茎顶花的遗传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子叶黄色叶腋花豌豆与子叶绿色茎顶花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1)如果控制叶腋花和茎顶花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则F2出现性状分离,叶腋花与茎顶花分离比为
,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2)上述实验可以用来研究控制豌豆的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是否与控制子叶黄色、绿色的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F2出现 种性状,比例为 ,说明控制叶腋花、茎顶花这对等位基因与控制子叶黄色、绿色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上述实验方案中,也可以将F1自交改为测交,这种方案的缺点是 。
右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能分泌物质甲:(填名称)。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结合,该结构的化学本质是。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在两栖类的某些蛙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XY,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下发育时,雌雄比率约为1:1。如果让这些蝌蚪在30℃条件下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全部发育成雄性。那么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
(1)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这一问题。(说出大体操作思路即可)
材料、用具: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饲料、显微镜、各种试剂等。
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
②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编号(如1~10),分别从其体内选取的细胞进行适当处理,以利于观察其染色体组成。
③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组成,并进一步做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性染色体组成)及统计。
④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a.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则较高的温度只是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b.被观察到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则较高的温度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
(2)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出的蛙的性别表现有差异,这说明
。
(3)若温度只改变了蛙的表现型,则30℃条件下发育成的雄蛙在其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最多为条;若其中含XX的雄蛙与正常条件下发育成的雌蛙交配,在一般条件下后代性别有种。
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结合酶基因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表达量极低,不会诱发癌变。在慢性骨髓瘤病人细胞中,该基因却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发生重组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但表达量大为提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下图一表示这种细胞癌变的机理,图二表示基因表达的某一环节。据图回答:
(1)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其调控机制主要发生在[③]过程。
(2)细胞癌变的病理很复杂,图一所示的癌变原因,从变异的类型看属于。
(3)图二表示图一中的[④]过程,其场所是[⑦]。
(4)分析图二可见,缬氨酸的密码子是,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
(5)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有损失的现象,原因是。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
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途径有。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生物是。
(2)氮元素以N2、NO—3和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等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原因是。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途径是。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主要作用是。
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某片段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碱基对发生了▲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从对表现型的影响来分析,它属于基因突变类型中的▲突变。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
(3)体内苯丙氨酸供应不足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若某婴儿已确诊为苯丙酮尿症患者,你认为最简便易行的治疗措施是▲。
(4)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①Ⅲ4的基因型是▲;II1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②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填父亲或母亲),理由是▲。
③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填男或女)性,在父亲基因型为▲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概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