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例或现象及所对应的推测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
实例或现象 |
推测或解释 |
A |
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破坏T细胞,艾滋病人往往死于肺结核等病 |
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
B |
对反射弧用药物X后,刺激感受器,效应器持续兴奋 |
药物X可能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 |
C |
给蝌蚪喂以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蝌蚪会在短时间内发育成小型青蛙 |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
D |
红树林能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 |
湿地生态系统有直接价值 |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
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
C.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
D.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
导致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细胞的代谢活动 | B.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D.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 |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下列物质中,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①解旋酶 ②血浆蛋白 ③抗利尿激素 ④核酸 ⑤胃液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⑤ | D.③④⑤ |
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
B.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一定会使其中一种生物被淘汰 |
C.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 |
D.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