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
(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学生为对象,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学生喝的是哪一种水。学生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15分钟,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反映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
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
(2)人应该是由_________________系统吸收氧气。右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入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毫升,氧气的密度为1.4克/升,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____________毫克。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 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据(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B所示,将锥形瓶(反应物未接触)放在天平上,右盘加砝码使之平衡,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中两种物质混合,反应完全后将锥形瓶再放回天平左盘上。
①A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②B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能否保持平衡?,理由是。
③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
(2)如上图C所示,用细线系住镁条使之平衡,然后在镁条一端用酒精灯加热。镁条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①写出镁在空气中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镁条(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他的操作过程如下(有100mL和500mL量筒供选用):
①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
②待燃烧停止,整个装 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到广口瓶中;
③待烧杯中的水不能再进入广口瓶后,打开广口瓶的橡胶塞,将广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100mL量筒中,测得其中水的体积为76ml。
④该同学又设法准确地测定了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数据为400mL。
回答下列问题:①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导气管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5分)新闻联播报道:14年6月14日,湖南一乡镇化工厂周边的三百多小学生血铅超标,该厂以锌铅粉为原料,生产电锌。记者来到厂区发现排废水直通湘江,厂区院内散发刺鼻的气体。而当地官员指着废水池说这里无铅,你可以取样检查,还说儿童铅超标是在学校嘴里咬铅笔造成的。
据此探究:
[提出问题]厂区内的刺鼻气体是怎样产生的?废水池内是否含有铅离子?
[反思与评价]学习化学要树立科学的思想观,揭露伪科学,学生咬铅笔能否造成铅中毒?请你评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发现,该厂用锌铅粉(主要成分为ZnS和PbO)和稀硫酸混合进行生产,请你写出产生刺鼻的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已知pb(NO3)2溶液没有颜色,假设废水池中含有Zn(NO3)2和pb(NO3)2,将废水浓缩(溶液蒸发部分水)后,将一种(3)__________金属加入到废水中进行检验,看到的现象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废水中含有铅离子。
(6分)小明同学刷牙经常使用高露洁草本牙膏(如图),他将牙膏拿到实验室想用下列装置证明牙膏中是否含有CO32-,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图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锥形瓶内画出液体药品的位置。
(3)若牙膏中含有CO32-,请猜测A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牙膏中含有CO32-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据此,请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盐城是全国酸雨高发地区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得知酸雨是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而导致,他们想对此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1)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设计方案: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浸泡,制成紫色纸花并晾干。先验证水能否使紫色纸花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紫色纸花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紫色纸花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不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②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
(4)实验:①实验中纸花(Ⅱ)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②纸花(Ⅲ)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未见变色,此现象说明
③实验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实验过程中只有Ⅳ纸花变红,说明原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双氧水制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究。
(1)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接C(填接口编号)
(2)A瓶中原有的空气对氧气体积测定(填”有或没有”)影响?
(3)图乙装置也可以用来测量反应中生成的氧气体积。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氧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两点)如管中出现左低右高,应将水准管(填“上移”,“下移”“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