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牡丹江日报刊登:联合中学女子部招考初中及高中新生若干名。年龄十三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意欲考入者,务于四月五日以前到校务课报名,同时于四月六日在联合中学教室开始试验。关于以上材料表述错误的是( )
| A.这所学校就是今天的牡丹江一中的前身 |
| B.从报纸可以得到入学报名的时间、地点 |
| C.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战略反攻阶段 |
| D.当时学校是完全高中,体现男女平等精神 |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
|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
|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
|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
|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
|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
|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
|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
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 |
| 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