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
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C.《新民主主义论》 |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毛泽东在1920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这表明 ( )
A.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
B.改良还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
D.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B.实行全民族抗战 |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D.宣传新三民主义 |
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
A.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