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究竟申遗值不值,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各执一词。之所以各执一词是因为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
③价值判断因人而已,没有标准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
A.364元 | B.400元 | C.520元 | D.776元 |
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易中天因讲《品三国》而被戏称为“学术超男”,不过他不认同,他说:“其实我讲的是萝卜史学,所谓萝卜:一是草根的;二是很健康的,有益身体的;三是它可以生吃,素吃,荤吃,老少咸宜”这留给我们的思考是
A.要发展传统文化 | B.要发展经典文化 |
C.要发展大众文化 | D.要发展萝卜史学 |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2011年 9月22日,河南省财政厅拨付河南省“阳光工程”补助资金1.33亿元,用于支持全省培训机构组织开展27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通过“阳光工程”“读书月”等活动,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实施上述活动的原因是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不仅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一定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