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于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___ _____,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________ (填“B”或“C”)相连。
(2)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则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 ___;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是水,Y是CaC2固体,则从A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若用乙装置收集乙炔,则乙中还应该装入____;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10南通24).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
(10常州28).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装置③的作用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10盐城2. 18).(1)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先用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再进行消毒。X是一种常见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是▲。
②地下水硬度过大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应软化后使用。
a.检验硬水常用的是物质是。
b.如果某地地下水钙、镁离子含量过高(假设主要以CaCl2、MgCl2形式存在),可先加入适量的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再加入适量的纯碱后生成沉淀,即可将水软化。
③我市不少村镇小型河沟中藻类疯长,说明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正确选项有多个,请选填字母序号)。
A.化学肥料流失到河中 B.排放的生活污水中有含磷洗涤剂
C.人畜的粪便流失到河中 D.工业废水的排放
④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可行的有▲(正确选项有多个,请选填字母序号)。
A.洗脸、刷牙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
C.用洗衣机洗一两件衬衫 D.用残茶水浇灌某些花卉
(2)有机物A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确定A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
猜想一:A中只含C、H两种元素
猜想二:A中含C、H、O三种元素
【实验】
【结论】猜想▲正确(选填“一”或“二”)。
【反思】有机物A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
(10汕头23)(14分)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猜想4:有CO2、H2S、;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 ,振荡。(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10乐山44)小明在家中探究食用白醋的性质,选用了家庭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品:200ml的软透明塑料瓶、食品干燥剂、白醋、鸡蛋壳、紫罗兰花、锈铁钉、蒸馏水、纯碱、玻璃小杯。
【 问题 】
白醋是否具有酸类的性质?
【查阅资料】
(1)白醋为无色透明液体,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可表示为HAc, Ac—代表醋酸根;
(2)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3)紫罗兰花遇酸变为红色;
(4)醋酸盐中除银盐和汞盐外都易溶解于水。
【探究与验证】(请你帮助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一 |
将白醋滴在紫罗兰花上 |
紫罗兰花变红 |
白醋的pH7 |
二 |
将锈铁钉放在小玻璃杯中,加入白醋 |
刚开始时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 |
1.白醋能与铁锈反应 2. |
三 |
向软塑料瓶中加入10ml白醋,将瓶捏扁,加入约5g鸡蛋壳,拧紧瓶盖 |
瓶中有气泡冒出,扁塑料瓶逐渐膨胀 |
白醋能与碳酸钙反应放出CO2 |
四 |
向白醋中加入纯碱 |
白醋中有气泡冒出 |
白醋能与碱反应 |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将干燥剂袋口打开一段时间后,袋中的白色颗粒粘在了一起,请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上面“实验结论”中,错误的是(填实验序号)。
(3)上述实验三的现象还不足以得出表中所述的相应结论,为此还需要补充相应的实验,写出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