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
pH(填“>”、“=”或“<”)7 |
猜想一不成立 |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拓展探究: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吗?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为了解决环境因素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存有关食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 |
维生素C溶液的处理方法 |
使40毫升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滴数 |
1 |
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
15 |
2 |
阳光强烈直射5小时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
22 |
3 |
煮沸10分钟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
21 |
(1)他们探究了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2)他们的探究对我们的启示是:在贮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以防止其中的维生素C过量流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3)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他们用pH试纸测得该维生素C溶液的pH在1至2之间,说明维生素C具有性。
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
B中的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是。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钢铁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选择优质炼铁原料十分重要。甲、乙两组同学对某钢铁厂所购进的赤铁矿粉中主要成分Fe2O3的含量进行测定。(假设每步反应均能完全进行,赤铁矿粉中的杂质性质稳定,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1)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为充分吸收反应生成的CO2,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溶液。
③可以通过下面不同的方法计算赤铁矿粉中Fe2O3的含量。
方法一:称量反应前后装置A的总质量,计算出Fe2O3的含量。
方法二:称量,得出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计算出Fe2O3的含量。
(2)乙组同学称取等质量的赤铁矿粉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填一个操作名称)后立即称量。根据称量的数据计算出Fe2O3的含量。
(3)甲、乙两组同学通过相互比较后对各自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