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装满煤油的烧瓶、两个带有橡皮塞的相同温度计,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以及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源等.两个实验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分别设计了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方案.
(1)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是通过观察 ▲ ,可以知道产生的电热的多少.
(2)甲方案探究的问题是 ▲ .
(3)乙方案探究的问题是 ▲ .
(4)实验中烧瓶内装煤油而不装水,这样做的原因是: ▲ .
实验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数据 |
如图甲,利用钩码和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各个力及其力臂,测得数据如下表:
|
||||||||||||||||||||
结论 作图 |
①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②实验进行3次的目的是 (只有1个选项正确,填写对应字母)。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归纳出物理规律 ③如图乙,若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动力,进行实验,请画出其动力臂。 |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 向 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时导线不允许交叉);
(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 ,电流表无示数,滑动滑片 两表示数均无变化,则故障原因是 ;
(3)小明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 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若要增大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将滑片 向 (选填“ ”或“ ” 端移动;
(4)实验中测得多组数据,绘制出电阻 的 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得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 ;本实验所用电阻的阻值为 。
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 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④利用 ,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原因是 。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 。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4)比较图像中 段与 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 ”或“ “ 段吸热能力强。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 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 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 ”、“ ”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