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基因决定性状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Ⅰ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Ⅲ过程可以表示酪氨酸酶与人类肤色的关系 ③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④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Ⅰ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⑥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Ⅰ、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杆插生根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3…6的NAA溶液9份(浓度单位为10-8mmol·L-1);②将90根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组,并将每组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③1d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④10d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对上述实验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浓度,无关变量有枝条长度及生长状况,实验温度等 |
B.实验中最好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长枝条,并去除枝条上的侧芽 |
C.本实验中同浓度处理枝条属于重复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D.本实验可以“每组扦插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作为测量指标 |
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其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 |
B.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C.抑制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 |
D.图示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下列有关人体内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在内环境中完成清除功能 |
B.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寄生病原体,使病原体凋亡 |
C.在HIV侵入人体的初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清除作用 |
D.人体内通过细胞免疫可以对细胞的癌变进行监视和清除 |
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部分时期及基因位置,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细胞均可在卵巢内观察到 |
B.乙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12个染色单体 |
C.形成丙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
D.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BXB或ahXh |
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
使Cl内流(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引起膜外侧所带正电位更高 |
B.甘氨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
C.直接参与氨酸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间和高尔基体 |
D.以胞吐方式迅速,大量地释放甘氨酸,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