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食人鱼”的报道随处可见。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使入侵地食物链破坏 |
B.会破坏入侵地的非生物因素 |
C.未认识其价值,所以人为干扰少 |
D.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生态平衡更稳定 |
在西藏东南部大峡谷地区,植被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 | B.水分 | C.阳光 | D.海拔高度 |
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0kJ | B.106kJ | C.2×106kJ | D.106~2×106kJ |
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的演替表明()
A.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 | B.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 |
C.生存斗争无积极意义 | D.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
针、阔叶林混交后,对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逐年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Y值,作曲线图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尾松与山毛榉存在竞争关系 |
B.a、d年份的优势种分别为山毛榉和马尾松 |
C.该曲线能推论得出环境限制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的结论 |
D.混交林要比人工单纯林更能抵抗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