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氯、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的△H    0(填“>”
或“<”);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
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②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则K1    K2;反应进行到状 态D时,V    v(填“>”、“<”或“=)
(2)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
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① 图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是N2和H2反应生成1molNH3
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H的数值用含字母Q1、Q2的代数式表示)

②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C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
b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显中性,则
c(NH+4      c(Cl)(填“>”、“<”或“=”);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该混合溶液中一水合出氨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元素,常量元素如氯、微量元素如碘在海水中均以化合态存在。已知:25℃时,KSP(AgCl)=1.6×10-10mol2·L-2、KSP(AgI)=1.5×10-16mol·L-2,在25℃下,向100mL 0.002mol·L-1的NaCl溶液中逐滴加入100mL 0.002mol·L-1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向反应后的浊液中,继续加入0.1mol·L-1的NaI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S元素在自然界的转化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1)汽车尾气与燃煤烟气中含有的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 图中A的化学式是
② 硫酸型酸雨对大理石石像腐蚀的化学方程式是
(2)煤炭中以FeS2形式存在的硫,可用微生物脱硫技术脱去,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ⅰ.2FeS2+7O2+2H2O 4H+2Fe2+____________;
ⅱ.4Fe2+O2+4H4Fe3+______________;
ⅲ.FeS2+2Fe33Fe2+2S;
ⅳ.2S+3O2+2H2O 4H+2SO42
已知:FeS2中的铁元素为+2价。
回答下列问题:
① 将上述ⅰ、ⅱ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② 在线桥上标出反应ⅲ中电子转移的数目:FeS2+2Fe3
③ 观察上述反应,FeS2中的S元素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_从煤炭中分离出来。
(3)生物质混煤燃烧是当今能源燃烧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燃煤过程中生成的SO2会与NaCl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和Cl2。你认为反应物除SO2、NaCl外还有 ,判断的理由是
(4)另一种烟气脱硫技术是石灰法,即在煤燃烧时加入生石灰(CaO)即可除去SO2,最后生成CaSO4,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并计算在10 kg 含硫 1.6% 的煤中理论上加入 kg生石灰合适。

经检测某工厂的酸性废水中所含离子及其浓度如下表所示:

离子
Fe3+
Cu2+
SO42-
Na+
H+
浓度/(mol/L)
2×10-3
1×10-3
1×10-2
2×10-3

(1)c(H+)= mol/L。
(2)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程师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回收铜和绿矾(FeSO4·7H2O)。

① 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 Cu2+ ="=" Fe2+ + Cu、
② 试剂B是
③ 操作③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最后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在低温下干燥。
④ 通过检验溶液D中Fe3+来判断废水中Fe3+是否除尽,实验方法是
⑤ 获得的FeSO4·7H2O需密闭保存,原因是
⑥ 上述1000 L废水经处理,可获得 FeSO4·7H2O的物质的量是 mol。

用铜屑制取硫酸铜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将铜屑放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其反应原理为2Cu+O2+2H2SO4="=" 2CuSO4+2H2O。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制备时用2 mol Cu与足量的O2和H2SO4反应,可制得_________mol CuSO4

(1)在25℃条件下将pH=10的氨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为(填序号)________。
A.9 B.11 C.9~10之间 D.9~11之间
(2)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溶液p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NH4+、H+、OH-、Cl-四种离子,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几种关系:
A.c(Cl-)>c(NH4+)>c(OH-)>c(H+)
B.c(Cl-)>c(NH4+)>c(H+)>c(OH-)
C.c(Cl-)>c(H+)>c(NH4+)>c(OH-)
①上述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不可能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②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____,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③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 ________ c(NH3·H2O)(填>、<或=)
(4)25℃时,如果将0.1molNH4Cl和0.05molNaOH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气体逸出损失),则NH4+和NH3·H2O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________mol。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
(4)1200℃时,某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mol/L、2mol/L、4mol/L、4mol/L,则此时上述反应的方向为____________。(选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