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胡锦涛主席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时指出,经济全球化,既给各国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回答32-34题。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发展带来的机遇是
①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②提高国际分工水平
③加快国际贸易发展
④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就必须
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增强经济安全意识,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③与大国联合建立跨国公司
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以来,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B.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
D.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绝对的决定作用
D.观念先于过程而存在

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也有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C.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人间的人脑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 )

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但不能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