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海内,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赤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B.实行郡国并行制 |
| C.推行三公九卿制 | D.推广行省制度 |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但这个体制内却没有产生它所需要的人才,原因就是这个体制本身有个过滤机制,把有新思想的人都排除出去了。”这段话不能说明
| A.中国传统封建制度已经失去自我调节功能 | B.中国各阶层积极倡导政治体制的改革 |
| C.维新派历史性地扮演了挽救民族危机的角色 | |
| D.甲午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19世纪中期俄国一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经判处它的死刑。”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
②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
③废除农奴制度成为俄国人的共识④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在促进社会转型的改革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土地政策的变革。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 |
| B.梭伦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
| C.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赋税负担趋向公平 |
| D.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民可以出钱赎买土地 |
19世纪末,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直截了当地为日本指出了这样一条便捷之路:“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这一思想促使明治政府
| A.倡导文明开化 |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C.废除不平等条约 | D.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 A.商鞅变法 | B.王安石变法 | C.北魏孝文帝改革 | D.李悝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