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亮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实验 次数 |
A处电流 IA/A |
B处电流 IB/A |
C处电流 IC/A |
1 |
0.10 |
0.12 |
0.22 |
2 |
0.20 |
0.24 |
0.44 |
3 |
0.25 |
0.30 |
0.55 |
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 ;
⑵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 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1)请你在实物图中把电压表连入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端,
这样做能对电路起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滑
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
(3)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
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3V,则可
能的原因是。
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大胆猜想,接着设计了多种验证方案。然后,李亚同学按图9甲所示进行操作,她觉得左拇指受压的感觉比右拇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受压感觉越明显。徐真同学的实验如图9乙,他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
实验完毕,同学们互相进行了交流,并得出结论:
(1)当压力相同时,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在物理学中,压力作用的效果用物理量 表示。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物体本身的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甲和乙一样长,甲比乙粗,乙和丙一样粗,乙比丙长,丙和丁长短、粗细一样,如图所示,将甲、乙、丙、丁固定在平木板上,其中甲、乙、丙的松紧程度一样,丁稍松弛一些,其探究步骤如下:
(1)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的音调高,得出了结论:在弦的松紧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和弦的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和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是
。
.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并找到反射光线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入射角;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3)如果把甲图中的入射光EO移动到ON的右边,反射光OF就在ON的;
(4)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
1、;
2、
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在桌面上竖直放一块 作为平面镜,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①便于比较;
②便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