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①4点30分,面色沉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志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②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③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④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要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⑤7点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下面对选文有关场景描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按时间顺序进行了场景描写。 |
B.描写了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港的场景。 |
C.描写了冯定康告别总督府的场景。 |
D.描写降下港督旗帜的场景。 |
.下面属选文背景材料的一项是( )
A.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 |
B.港督府的修建历史。 |
C.港督府已成为历史陈迹。 |
D.皇家游轮和巨幅紫荆花图案。 |
.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督离去,港府依然存在。 |
B.港督府是英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见证。 |
C.香港回归,末任港督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去。 |
D.港督府具有古典风格,白色装饰也会慢慢陈旧。 |
.对选文第⑤段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写“广场上灯光渐暗”,暗示了英帝国主义的衰亡没落。 |
B.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写法,拿“一百五十六年前”跟“今天”对比。 |
C.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象征着香港开始了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 |
D.港岛降下了米字旗说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
阅读《幸福的黄昏》,回答小题。
①这个黄昏,本来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普通的,正常的。白天的暑热,渐渐消去。炽烈的太阳,温柔成一枚红果子,挂在天边。起风了,有些凉爽。我走在一家医院的宿舍区。是一些老平房,青瓦盖顶,白石灰抹的墙。年代久了,那些白石灰,快成灰石灰了,东一块西一块地裂开了,看上去很斑驳。门口的地面上,铺着砖块,很不规则的砖块。砖缝里,钻出顽强的小草,尖着小脑袋,舞着小胳膊小腿的,拼命地绿着。听消息说,这地儿,快要拆迁了。但眼下,一家一家的,依旧住得挺安稳。
②有很长的院子。院子是公共的。这个时候,热闹起来。家家把小桌子搬出来,桌面擦得很干净,上面摆着碗筷。一碟凉拌瓜,还有几只咸鸭蛋。也有一些小炒和红烧鱼什么的,在几家桌上还看到煮好的嫩玉米棒。哦,嫩玉米棒上市了。
③孩子们被祖辈带着,已洗好澡,身上拍着好闻的爽身粉。隔代亲呢,他也微笑地看着,说,有不爱儿子的父亲,却没有不爱孙子的祖父。莞尔,是真的呢。我祖父祖母就是极疼我的,小时的事自不必说,成年后,每趟回家,他们必拿出藏着掖着的好吃的,背了人塞给我吃。那不过是一些饼干糖果之类的,现在早已不稀罕了。然而每次,他们都极认真地做着,像做一件很重大的事。那种爱,是骨子里的罢。在这个黄昏,我很怀念他们。我也仅能用怀念,来报答他们从前的好。
④这样看着,想着,心里突然涌上一种说不清的安详。对,是安详。雀们正飞过屋顶。屋后长一排一排高大的树,还有,草地。树是一些香樟及广玉兰。我实在喜欢极了广玉兰的,开那么大朵的花,白缎子似的。这朵息了,那朵开着,很无私地开着。仿佛一整个夏天,它们都在开花。空气中,染着淡淡的香。使劲嗅,味道会浓一些。而草地上,草长得茂密不已。好像少有人管理,却因此,有了野性的美。我甚至还看到有爬藤植物,牵着绕着,爬到草地边的铁栅栏上绿着。
⑤天上的云。对了,那会儿,我抬头看天,惊讶地发现,云很美丽。云真美啊!我很俗地来了这么一句。我是忍不住叹出这么一句的。那是些什么样的云呢?像冬天满满开着的芦苇花,又像一捧蓬松的白羽毛。我简直被它惊呆了,就那么站着看它——而事实上,每个晴好的天,天上的云,都应该这般美丽的罢?是我错过了。
⑥我错过的仅是这个美丽的黄昏吗?日复一日,在一些琐碎里奔跑、沉沦、患得患失,有很多的不开心和郁闷。现在想想,那不过是一些额外的欲望。是谁说的,欲望越多,痛苦越多?人生的许多烦恼,多半是自找的。
⑦想想日常之中,我们都拥有这样的快乐啊,却从不知珍惜。这个黄昏,我在一家医院的宿舍区,看着路边的树,看着开好的花,看着平房里进进出出的人,看着天上的云……心里突然被一种情绪装得满满的,满得很了。那种情绪叫什么呢?我微笑着想,想不出,却对身边的他冲口而出,我说,真幸福啊。说完,我发现了,那种情绪,原来叫幸福。
⑧幸福就这样降临了,降临在这个普通的黄昏。是鸟飞过,是云飘着,是叶绿,是花开,是家常的一碗凉拌瓜……而我,竟有明亮的双眼,可以把这一切看个真切。
⑨不由得想起认识的一个女孩,女孩长得很胖,别人都笑她的胖。以为她会愁,谁知她不,整天唱唱跳跳的,快乐得很。问她哪有这么多的乐啊。她笑,说,我胖,我喜欢。我为什么要愁啊?我能吃能睡,多么幸福!
⑩是的,世上大概没有比能吃能睡,更幸福的事了。如此想来,我们都拥有大幸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认真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幸福”的内涵的。
请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砖缝里,钻出顽强的小草,尖着小脑袋,舞着小胳膊小腿的,拼命地绿着”进行赏析。
赏析:怎样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①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并成就一番大事,什么最重要?才华?勤奋?人际脉络?都不是。是诚信。
②诚信,首先是重承诺,然后要讲诚实,守信用。——不仅对别人必须如此,对自己,亦应该如此。但太多时候,我们将对自己的诚信忽略掉了,或者说,我们对自己,完全没有诚信可言。理由很简单:因为无人知道。——无人知道,便可以“不讲诚信”。
③比如早晨的时候,你计划晚上要去看望一位朋友。但是一天工作结束,你有些累,于是便决定不去。你决定不去,因为你没有跟你的朋友谈及此事。就是说,既然没有对朋友做出口头承诺,也就没有恪守承诺的理由。但是,请注意,心里的承诺,也是承诺。你没有失信于朋友,但是你已经失信于自己。
④比如周一的时候,你计划周末去郊区爬山。但到了周末,或因为事情太忙,或因为你的懒惰,你突然不想去了,并将爬山的计划再一次延迟。爬山乃小事,但因为这件事,你将自己欺骗一次。你对自己失去诚信,可是你非常大度地原谅了自己。原谅自己的原因,只因为那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
⑤比如月初的时候,你计划在这个月读完一本书。但是你天天在忙,将读书的时间完全挤掉。或者,即使你不忙,你还有别的安排,比如喝酒、健身、打牌、会友,等等。到月底,那本书,仍然被翻在第一页。读书乃小事,但因为这件事,你对自己失去诚信。你对自己失去诚信,可是你并未发觉。
⑥比如年初的时候,你计划做成一件大事。这件事无人知道,这是你的秘密。可是,或因为工作和家庭的琐事,或因为事情的难度,你终没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不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不仅因为难度,更因为你内心的懒惰。你对自己失去诚信,你却并不以为然。只因为无人知道。
⑦我们常常会批评不讲诚信的人,但事实上,如果仔细回忆,你大约会发现,其实你就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诚信是一种习惯,当你屡屡对自己失去诚信,那么,距离你对他人不讲诚信的那一天,也许就为时不远了。
⑧对自己讲诚信,不仅是对你的事业负责,更是对你的人品负责。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③~⑥段论证了文中的哪句话?③~⑥段对论证文章中心论点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杨震行为的看法。
【链接材料】
汉代官员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当时的昌邑令王密,是他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的。王密听说杨震经过此地,为报答当年杨震的提携之情,于是白天去谒见杨震,晚上则准备了白银十斤赠送给杨震。杨震对他说:“我们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地离开。
阅读《警惕!基因恶魔将要杀出》,回答小题。
①美国塞莱拉基因组公司董事长克雷洛·文特尔警告说:“人类掌握了能够对自身进行重新设计的基因草图以后,人类也就走到了自身命运的最后边界。”
②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杀人不见血的基因武器有着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成本低,杀伤能力强。有人估算,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效能将远远超过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英格兰北部布拉德福德大学马尔科姆·丹多教授在《生物技术武器与人类》一书中说,只要用多个罐子把100千克的炭疽芽胞散播在一个大城市,300万市民就会立即感染毙命。据称,美国曾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相结合,拼接成一种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毒剂,用其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倘用其20克,就可以使全球60亿人死于一旦。
③另一方面,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而且难以防治。只要将病毒放在一只普通的密码箱中,就可轻易通过海关检查;只要将基因细菌或病毒喷洒在空气中或者倒入饮用水里,就可让成千上万的人毙命。当被毒杀时,人们还会蒙在鼓里,以为是流行病在作怪。经过改造的病毒和病菌基因就像一把特制的锁,只有研制者才知道它的密码,即使清楚敌人使用了基因武器,要查清病毒来源与属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1995年,当美国西南部流行一种名为hantavirus的病毒时,美国科学家动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手段,用了5天时间才查明病毒属性,找出抗病毒方法。
④虽然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难题,但基因武器一旦出现,其战略威力将比核武器还要大,因为拥有这种武器的人不必顾虑对自己及对地球整体环境的破坏。基因武器的使用者再也不必兴师动众,而只需在战前将基因病菌投入他国地域,或利用飞机、导弹等将带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他国地域,让病毒自然扩散、繁殖,就会使敌方人畜在短时间内患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丧失战斗力。基因武器的特有功能之一,就是从武器的使用到发生作用都没有明显征候,即使敌方发现了也难以破解遗传密码和实施控制,所以,基因武器一旦使用,便会使敌方某种程度上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⑤其实,人们早就认识到了遗传基因工程有被滥用的可能。1972年联合国即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及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公约”;1975年联合国再次通过了决议,“禁止使用生物化学武器”。但少数国家发展生物武器的步伐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转折关头,人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平的世纪,还是一个黑暗恐怖的世纪。本文标题中所说“基因恶魔”是指什么?为什么称之为“恶魔”?
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有何表达作用?
选文第④段“基因武器的特有功能之一”一句中划线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春节需要创新而不是保卫
①近年来,一进入12月,人们就能感受到扑面而至的圣诞气息。大街小巷店面橱窗到处摆放着圣诞树、圣诞老人,商家借着圣诞节搞起形式各样的促销活动……西风东进,洋节流行,这让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颇为担心。他撰写了一份《保卫春节宣言》,质问民众“我们会过年吗?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旨在向社会呼吁对传统节日多一些关心,对洋节日少一点热情。
②其实,作为一种节日文化,春节根本不需要所谓的“保卫”。
③首先,需要保卫的往往是弱势,而春节不是弱势,不但不弱,而且很强!你看看飞机、火车、汽车上那些回家过年的人,这简直是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一道风景。据《南国都市报》报道,打工族小陈为了从海南回东北老家,除去来回的火车票、汽车票,加上自己买回家的年货、给父母亲戚的压岁钱等,一年省吃俭用攒下的2万块几乎全部花光。但小陈说,“钱花光了可以挣,一年到头不就盼着这几天嘛”。试想,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节日,能使人这样牵肠挂肚?
④其次,我们用什么标准来“保卫”春节呢?春节源于农耕文化,过年意味着能大吃一餐,“劳农以休息之”;到了工业时期,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过年就不必再祭灶神、贴桃符了,因为灶没了,过年所依托的硬件都变了,习俗自然也要变。以过年为代表的具有农业社会性质的民俗生活,只能渐渐淡出。因为,我们已没有一个统一的“保卫”标准了。
⑤当然,说春节不需要“保卫”,并不是说春节就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还是有些原因的。洋节往往是跟朋友一起过,嘻哈打闹,年轻人当然喜欢。而过春节好像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代表着亲情,还有诸多礼节。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娱乐。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喜欢,恐怕也在情理之中。
⑥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春节需要“保卫”的原因,我倒觉得是需要“创新”的原因。绵延数千年的春节,毕竟是从农业文明演进而来,这就必然会带上封建文明的许多印记和流俗。比如每到过年,集中消费,互相请客送礼,湖吃海喝,终日搓麻,燃放花炮,造成各类事故频发,其间甚至还伴生着一些封建迷信活动等等。对这些东西,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毁坏”来改变,少一些繁文缛节,改一些传统陋习。此外,如何让春节多一点欢乐气氛,让人们觉得抛绣球、赠手帕,远比情人节吃巧克力更能传情达意,看烟火、赏花灯,也比挂着灯泡的圣诞树更有意思……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不赞同民俗学家高有鹏提出的“保卫春节”的口号?请概括作答。
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⑤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从哪两方面来思考春节的创新?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一个春节创新的例子。
挽留
刘心武
因为小健期中考试成绩提高不多,他妈妈决定辞掉来家教的大学生王郦。那天下午是王郦来进行最后一次辅导——分析期中考试的各科试卷。
小健和妈妈去了趟附近商厦,回楼时刚好和王郦相遇在街角。他们互相打招呼时,街角那儿有个突发事件——一辆运送果品的带斗汽车在拐弯时,因为上面堆码的纸箱没有固定好,最高处一只纸箱跌落了下来,并且立刻裂开,滚出了许多猕猴桃来;开车的司机没有发现,车子飞快地驶远了,这时就有一些过路人去捡拾那些猕猴桃,有个骑自行车的男子,捡了不少抱在胸前,摇晃着身子,去往自行车前面的铁筐里装,那自行车就停在小健身旁的马路边。小健驻足观望,妈妈拽着他胳臂拉他回家。后来母子俩和王郦一起进了家门。
王郦和小健在那边屋里,小健妈在厨房里准备晚饭。这是最后一课,事前已经在电话里跟王郦挑明。小健妈跟出差在外的小健爸通电话时,他对她说:“现在愿意家教的大学生有的是,物美价廉,任咱们挑选,王郦既然没能给小健提高几分,好说好散就是。”是呀,散是散定了,一会儿怎么个好说,且打打腹稿。
小健妈到厅里餐桌边坐下摘菜,耳朵里捕捉着那边屋里的声息。王郦正在给小健分析语文试卷。
只听小健说:“……你跟我说这个干什么?卷子上又没有……”
是不是因为反正就要撤退了,王郦在胡乱敷衍?小健妈把身子侧得更厉害些,摘菜叶的动作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
王郦在说:“……刚才楼下,街角那儿,那个捡猕猴桃的人,离咱们好近,是吧?你注意到他的肢体语言了吗?肩膀左右晃悠,头也一扭一扭的……要知道,人的修养、品格,不仅体现在话语上,也不仅体现在面部表情上,有时候会更多地体现在肢体语言上,那是很微妙的,你从小就应该懂得观察、分析人的肢体语言……你说,他那肢体语言,加上那脸上的表情,是在传达着怎样的意思?……”
“我知道,他是在说:今天真捞着了呀!他高兴得了不得!是呀,买彩票得大奖,总还掏了点钱呀,他那些猕猴桃可是白来的啊!”
“你对他的这种精神状态,作怎样的评价?”“嗨,他不对呗,这谁不知道?怎么,要我就这事儿写篇小作文么?考都考完了,还模拟什么!”
“……我只是想跟你交流一下内心的感受。你知道我看见他那肢体语言,很受刺激。过去上语文课,老师也给我们解释过这些词语:卑微、卑下、卑贱……那个人也许并不是非常糟糕,社会上一些人比他更污糟,不是还有刑事犯罪的吗?我是想,我们这样家庭的学生,一般对刑事犯罪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对人格的自我把握,有时候就不那么自觉,比如看到这样一个捡猕猴桃的人,呈现出那样一种‘咦呀,今天可让我捞着啦’的肢体语言,如果只是觉得有趣,或者竟麻木不仁,那就不好了……我觉得应该从心底里生发出一种鄙夷,那个人真是太卑下了!……”
“他不过是捡了些猕猴桃罢了,没偷没抢,警察来了又能把他怎么样?”
“……可是我觉得触目惊心。这种事不能做,更不该有这样卑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表达……”
“那你又能把他怎么样?抓起来么?狠批一顿么?当时,你不也没去干涉他么?人家骑上车,一溜烟远了去……现在,肯定在他家吃那些猕猴桃呢!”
“是的,我也没能站出来制止他……为这事确实也犯不上去抓他,但是,我心里当时咯噔一声,现在到了你家还想跟你交流交流……我不仅为他的卑下感到羞耻,而且,不知道你能不能懂,我还为他的卑微感到心酸……我知道自己很渺小,连这样一个家教的事情也不能取得明显的好效果,但是我已经决定,一旦走上社会,我不仅要干预卑鄙的行为,更要努力去教化卑下的灵魂,那是上个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开始努力去做的事情……而且,我也相信,在这个过程里,自己的灵魂也会得到净化……哎,对不起,我说这些,你听着吃力吧?”
“我听不大懂,可是很好听……”“你愿意听我很高兴。其实,怎么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对生活,对人,像今天的事情,对那样的肢体语言,能在心里头引出比较多也比较深的,动感情的思考,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当然也重要,但那只是个技术性问题……”
小健先把目光移向门边,王郦随之也扭头望去。是小健妈系着围裙,一手扶着门框,一手下垂,眼里有湿润的光。
那回没成为最后一课。王郦走后小健妈跟小健爸通电话时说:“我挽留了她。你回来我跟你详谈。”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章中小健母亲为什么要辞退家教王郦?又是因为一件什么事让小健母亲改变了决定?
文章结尾处小健妈跟小健爸通电话时说:“我挽留了她。你回来我跟你详谈。”这句话跟前面哪一句话照应?请把句子首尾写下来(各写两个字)。你觉得小健妈挽留王郦的主要理由会是些什么?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文章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
文中划线句传达出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1)小健妈把身子侧得更厉害些,摘菜叶的动作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
(2)小健妈系着围裙,一手扶着门框,一手下垂,眼里有湿润的光。从王郦的讲解中你得到关于写作方面的什么启示?
文章倒数第四段王郦说:“我知道自己很渺小,连这样一个家教的事情也不能取得明显的好效果,但是我已经决定,一旦走上社会,我不仅要干预卑鄙的行为,更要努力去教化卑下的灵魂,那是上个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开始努力去做的事情……”。王郦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对你有什么触动?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