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回答11-12题。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是
①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②精神文明建设不需面向群众,讲求实效
③精神文明建设要增强对公众的吸引力
④精神文明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2015年央视春晚,刘德华的《回家的路》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带领亿万观众“数一数岁月流走的速度”,感受“回家真的幸福”,深深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回家过年”这个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这体现了
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真实写照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5年2月23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为主题的公开辩论,以此拉开了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序幕。中国政府的倡议
①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
②给各国提供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契机
③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表现
④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提供了机制保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道路
②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③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2014年8月23日,山东省选派的85名支教教师赴新疆西藏青海工作。省委要求支教教师把山东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新疆西藏青海,树好形象,争当山东与新疆西藏青海友谊的使者。我省教师支教
A.可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
B.有利于实现藏族等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
C.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 |
D.是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