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有研究表明,中国“1851年至1865年这14年间总人口减少了1.12亿,下降了26.05%。”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两次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 A.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 |
| B.认可封建剥削,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 |
| C.根除私有制,实现土地完全公有 |
| D.消灭地主,实现“耕者有其田” |
作为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过一次难得的会见并合影(右图),这次合影是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 B.北伐战争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抗日战争胜利后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作为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C.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
| D.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超过美国 |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 A.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估计错误 |
| B.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对党的进攻 |
| C.国内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
| D.部分领导权落入资产阶级分子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