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元史》载: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忽必烈说:“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廓,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旧俗与汉法之间的矛盾 B.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矛盾
C.蒙古族与汉族的矛盾尖锐 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孔子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之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成日无所事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