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形成这种诗歌风格的社会根源在于

A.科举制度助长了吟诗的风气
B.现实动荡影响了创作风格
C.史学出现了用诗歌写作的倾向
D.西方民主思想渗透到文艺作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里“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 )
①青年学生②先进的知识分子③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④广大农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欢社会运动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其“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 一个封建王朝而已”。这次社会运动应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中国20世纪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