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立功将士 | B.没落贵族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取作商贾。”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A.商人众多 |
B.商业繁荣 |
C.农村破败,天地荒芜 |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
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i小路)人以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周 | B.春秋战国 | C.西汉 | D.东汉 |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A.工场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民营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 D.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
C.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 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