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习惯了政治话语的规定后,再来看诸如北洋时期北大独有的自由、民主气象,北洋政要对私立南开大学的个人捐资超过200万大洋(江苏督军李纯甚至向南开捐赠遗产的四分之一)这些历史现象时,竟会产生莫名的怪诞之感。”该观点
| A.是关于历史评价应注意因果关系的反思 |
| B.是关于历史评价应注意特定环境的反思 |
| C.是关于历史评价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反思 |
| D.是关于历史评价受“伪辩证法语言灾难”影响的反思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
|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
列宁曾这样说到,“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④ |
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的社会根源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
| 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发生了转变 |
| C.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
|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 GNP年增长 |
失业率 |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
|
| 1968—1972年 |
4.3% |
3.2% |
4.8% |
| 1973—1975年 |
2.4% |
5.3% |
9.4% |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 A.①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二战后,英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①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
②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④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