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甲型H1N1流感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
B.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那么,其体内抗体始终不可能超过20 mIU/ml |
C.抗体在细胞内合成、分泌时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D.抗体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DNA→mRNA→抗体 |
下列条件下,改变哪一项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关系不大
A.增加空气中O2的含量 | B.提高温度 | C.增加空气中CO2的含量 | D.增加光照强度 |
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
A.低温、干燥、低氧 |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
C.高温、干燥、高氧 | D.低温、湿度适中、高氧 |
在细胞内不能合成ATP的场所是
A.叶绿体内膜 | B.线粒体内膜 | C.线粒体基质 | 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
不同细胞呼吸方式都能产生的相同的物质是
A.CO2 和 ATP | B.C2H5OH和ATP | C.乳酸和ATP | D.丙酮酸和ATP |
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通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