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1)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在哪里?在其民主制度达到“黄金时代”后,其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某政治文献
(2)材料二出自哪部政治文献?根据材料中的有关规定,该部文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主要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这是哪部法律文献的规定?
材料四

(4)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根据材料四写出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政治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1: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材料2: 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两弹一星”的成功表明上世纪中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国防科技取得了显著成绩,请问为什么这一时期要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①;②
(3)归纳新中国成立至今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1432万人
1946年的6.9倍
小 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材料2:


材料3: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分析材料1,指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概括材料3的主要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请你列举梁启超划分的“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事例。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梁启超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学西方历程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材料2: 并不是恨满洲之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材料3: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4: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以上材料均选自《孙中山选集》
(1)据材料1、2、4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局限性。
(2)材料3中所体现的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1)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荀子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请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