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
D.观察: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
如图是以种植番茄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该图表示食物链,则为A→B→C
B. 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
C. 先进行物质循环,再进行能量流动
D. 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a),A、B、C三个种群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比例最高的是C种群
下列种间关系,两物种均受益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 B.水葫芦与浮萍 |
C.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 D.螳螂与黄雀 |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制约 |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B.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C.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
D.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