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l0℃时的2倍
下列有关实例或现象及所对应的推测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实例或现象 |
推测或解释 |
|
A |
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破坏T细胞,艾滋病人往往死于肺结核等病 |
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
B |
对反射弧用药物X后,刺激感受器,效应器持续兴奋 |
药物X可能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 |
C |
给蝌蚪喂以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蝌蚪会在短时间内发育成小型青蛙 |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
D |
红树林能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 |
湿地生态系统有直接价值 |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右图。则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研究生长激素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常用的方法是
A.饲喂法 | B.注射法 |
C.阉割,移植法 | D.以上三项均可 |
下图中甲表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乙表示将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三种处理方式,一段时间后①、②、③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 |
B.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
C.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
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