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 |
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 |
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③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①所含能量的 1/25 |
D.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
(1)有光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外界环境中O2减少量或CO2增加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2)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且两种呼吸都能产生CO2,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为1:1,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大于1,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若只有CO2的放出而无O2的吸收,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例4.(2006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倍 | B.1/2倍 | C.2倍 | D.3倍 ![]() |
例5.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CO2,而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molCO2,若在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
A.0mol | B.0.02mol | C.0.03mol | D.0.04mol ![]() |
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
(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是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2.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4层 | B.6层 | C.8层 | D.10层 |
与质白质有关的计算
(1)蛋白质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一肽链数;
(2)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氨基(-NH2)数=至少含有羧基(-COOH)数=肽链数;
(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18×脱去水分子数;
(4)不考虑DNA上的无遗传效应片段、基因的非偏码区、真核细胞基因的内含子等情况时,DNA(基因)中碱基数:信使RNA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例1.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
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图甲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
B. |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
C. |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
D. |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A. |
|
A.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 |
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
C. |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
D. |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