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为了探究空气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准备把冰棒放在茶杯中进行观察。于是,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根冰棒。小明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到冰棒在向下冒“白气”,他把这根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你能就上述三个现象的成因做出解释吗?
(1)“白花花的粉’的成因是
(2)“白气”的成因是
(3)“冒汗”的成因是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收音机、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声源的是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三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C、将泡沫小球放在鞋盒上,比较小球弹起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三种实验方案设计的,其中与方案C相对应的是________。
表1
材料 |
距离 |
毛衣 |
较长 |
报纸 |
长 |
棉花 |
较短 |
泡沫 |
较短 |
表2
材料 |
响度 |
毛衣 |
较响 |
报纸 |
响 |
棉花 |
较响 |
泡沫 |
弱 |
表3
材料 |
距离/m |
毛衣 |
3.5 |
报纸 |
4.1 |
棉花 |
2.5 |
泡沫 |
3.0 |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5)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填“实”或“虚”)像。
(6)小明在实验时,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7)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 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 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
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
B.圆形光斑 |
C.蜡烛的正立像 |
D.蜡烛的倒立像 |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写出一种办法):
。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②。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如图所示,是某学生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___℃,熔点是___℃;
(2)加热____min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3 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___;
(4)熔化过程需要_____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