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沿45°E经线各地某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图,回答36-37题。 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区时)是
A.12时 | B.9时 | C.8时 | D.5时 |
与上图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正确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 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 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平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下列各题。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 B.先减后增 | C.不断增加 | D.逐渐减少 |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读“海南年降水量分布(单位:毫米)图”,回答下列各题题。海南年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是
A.沿海多内陆少 | B.西北多东南少 |
C.南部多北部少 | D.东部多西部少 |
海南省西部昌化拥有我国少有的热带滨海沙漠景观,其成因最可能是
A.地处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 |
B.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
C.地处夏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 |
D.海水侵蚀形成 |
下图为30°S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R河流正值汛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Q地海拔可能为( )
A.350米 | B.500米 | C.650米 | D.800米 |
此季节,该地区( )
A.温和多雨 | B.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盛行东南风 |
关于R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 B.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
C.北岸泥沙淤积较多 | D.河流冰期较长 |
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 B.图示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
C.②处比①处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 D.①处比②处更可能找到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