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 0.10s,其中s1 = 7.05cm、s2 = 7.68cm、s3 = 8.33cm、s4 = 8.95cm、s5 = 9.61cm、s6 = 10.26cm,则打A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 = kx,k的值与橡皮筋的原长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验都表明,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①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A.N B.m C.N/m D.N/m2

②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做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
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 N/m 。

③若该橡皮筋的原长是10.0cm,面积是1.0mm2,则该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的大小是(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气垫导轨放置在实验台上,②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离定滑轮较近一端的某点B处,③将带有遮光条的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气垫导轨上的A处,④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使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⑤改变钩码个数,使滑块每次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F/N
0.49
0.98
1.47
1.96
2.45
t/(ms)
28.6
23.3
20.2
18.1
16.5
t2/(ms)2
818.0
542.9
408.0
327.6
272.25
t-2/[×10-4(ms)-2]
12.2
18.4
24.5
30.6
36.7

(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滑块上遮光条的宽度d,读出遮光条的宽度d=1.050cm,第一次测量中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可推导出滑块的加速度a与t关系式为
⑶本实验为了研究加速度a与外力F的关系,只要作出(选填)的关系图象,请作出该图线。
⑷根据作出的图像,判断该同学可能疏漏的重要实验步骤是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_ 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是 _ _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长时间缓慢运动(即将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重力沿轨道方向的分力恰与其所受摩擦力平衡)
B.在增加钩码数量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
C.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直接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象
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3)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为_ _kg;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 __N。

为了测定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内阻偏大),配备的器材有:
A.电流表A(量程为0.6A)
B.电压表V(量程为2V,内阻为1.2kΩ)
C.滑动变阻器R(0~10Ω,1A)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利用上述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测出多组电压表读数UV与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A,利用UV–IA的图象所示.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r=Ω.
  

当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物理量时,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所示.

若此时选择开关对准 ×100Ω挡,则被测电阻的阻值为Ω.若用多用电表测量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现指针偏离最左端角度很大,则应该换用倍率更(填“高”或“低”)的挡位,换挡后还要,用完电表后把选择开关拨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