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斜面A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放在斜面上,有一水平力F作用在B上时,A、B均保持静止. A受到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f1,B受到A的静摩擦力为f2,现使F逐渐增大,但仍使A、B处于静止状态,则
A.f1、f2一定都增大
B.f1、f2都不一定增大
C.f1增大,f2不一定增大
D.f2增大,f1不一定变大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和
,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和
,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
B.![]() |
C.![]() |
D.![]()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重物牵引小车,使小车在木板上(或轨道上)做匀变速运动。对此,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B.在平衡摩擦力,调整木板的倾角时,应将吊着重物的细线通过定滑轮拉着小车,使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
D.实验中应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被悬吊重物的质量 |
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A.2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
B.4s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
C.3s末与5s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D.8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
物体从A运动到B,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
B.![]() |
C.![]() |
D.![]() |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刹车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 |
B.1∶![]() |
C.1∶(![]()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