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指放了砒霜的酒。砒霜是砷(As)的氧化物,有剧毒。砒霜中砷的化合价是+3价,则砒霜的化学式为 ( )
A.As2O | B.AsO | C.As2O3 | D.AsO2 |
下图是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B. |
50℃时,把50 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的饱和溶液 |
C. |
将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D. |
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 |
思路方法 |
选用物质 |
A. | 吸收 |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 | 转化、过滤 |
过量的碳酸钙 |
C.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
D. | 置换、过滤 |
过量的铁粉 |
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珐。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
B. |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
C. |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 是酸 |
D. |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 、 、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物质 |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2 |
84 |
5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24 |
0 |
14 |
A. |
分解反应 |
B. |
化合反应 |
C. |
置换反应 |
D. |
复分解反应 |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
B. | 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
C. | 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 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 |
D. |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